總之,GPT-4在模型大小、數據集、預測性能、生成篇幅、知識表示和容錯能力等方面,相對於GPT-3.5都有所改進。
Photo Credit: 北美館提供 大衛・克拉耶伯 也因此,參與過台北雙年展的大衛・克拉耶伯,對於台北這座城市並不陌生,此次大衛・克拉耶伯也帶著曾台北雙年展展出的《越南,1967年,德富縣臨近地區〈以峯弘道拍的照片修相而成〉》再度來台。而我對台北有非常深的印象,而此次挑選了6件作品來到台灣展出,這對我們團隊而言是個重建,也是源自於對立的兩股勢力,用重建的方式呈現在這展場之中。

Photo Credit: 北美館提供 大衛・克拉耶伯於1969年出生在比利時,畢業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及阿姆斯特丹皇家視覺藝術學院,現於安特衛普和柏林兩地居住與創作。至於大衛・克拉耶伯的極具國際參展經驗,曾於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、德國漢堡車站美術館、美國密爾沃基美術博物館、俄羅斯車庫當代藝術博物館及瑞士溫特圖爾美術館等展出,並曾參與第19屆雪梨雙年展、第11屆沙迦雙年展、第8屆釜山雙年展、第4屆台北雙年展及第2屆柏林雙年展等展。「這是我挪用越戰的照片,在作品中也能看到對立的現象,看到墜機狀況,但是經過我們的處理,光線照在山谷上,很像是輕輕撫摸著飛機,能夠在失重的狀態下呈現一股祥和感。Photo Credit: 藝術家以及北美館提供 大衛・克拉耶伯,《越南,1967 年,德富縣臨近地區 〈以峯弘道拍的照片修相而成〉》(影像截圖),2001,單頻道投影、彩色影像、無聲,3分鐘(循環播放) 細看大衛・克拉耶伯的作品,能夠發現其中的對立性、衝突性,但在這樣的狀態下,對立與衝突,有能處在相對平和的狀態,大衛・克拉耶伯以這次帶來的早期作品《安然共處的貓與鳥》為例,「這些作品呈現兩股對立的勢力與共存,這是我過去創作作品最重要的本質,看似無法共存的作品,卻能同時存在,例如『貓』跟『鳥』,就是我將自己的貓和鳥放在籠子,雖然有點殘忍,但我拍攝了10分鐘,並沒有發生什麼事情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大衛・克拉耶伯表示:「這次是非常棒的經驗,特別是在很短的時間內,以及遠距離的方式溝通,就能完成這個展覽除了Buhay na Tubig,同樣位於波拉市的Naujan也發現至少有兩個村莊有洩漏物被沖上岸,漁民紛紛抱怨離岸兩公里處有「惡臭」。和日常一併歸來的還有熟悉的採訪模式,在疫情期間「接種疫苗」、「提前隔離」等限制,過去2、3個月也漸漸消失,原本用各式防疫理由婉拒採訪、不辦活動的單位,如今都殷勤的以「人來就好」提出邀約
前一陣子和另外一名同樣在上海駐點的外媒記者聊起這樣的情形時,他提到,由於在疫情爆發不久後就前來上海赴任,當時疫苗還不是那麼普遍,因此並沒有在自己的國家注射疫苗。當時也有活動的媒體聯絡人向記者表示,會議規定的就是國藥或科興等中國的疫苗,「你打其他的疫苗在我們這等於就是沒有用」。雖然中國各式展覽、會議的採訪規範已經逐漸都鬆綁,然而特殊性質的活動仍有嚴格要求。她提到,當時反而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,因為確信等高峰過去,之後的發布會與實體活動就會恢復正常了。
以整個上海為例,近期記者接獲多個大型展會的報名通知,已經不需要提供疫苗接種與核酸陰性證明。然而實際搭乘高鐵並抵達廈門之後,在出站通關的時候卻因為出發地是「上海」,而且當時上海仍持續有零星病例,且部分地區仍維持封控,因此在出高鐵站的時候仍被站務人員攔下並詢問,前後耗費了10多分鐘才順利出站。

當時依據相關規定,向採訪單位預先提交了各式的相關證明文件與資料,同時在上海也做了檢測。去年底中國鬆綁後沒幾天,小陶就「陽」了,在家裡休息了將近2週。圖為日前中國兩會期間,要求參與採訪的記者必須在採訪前一日做核酸檢測|Photo Credit: 中央社 她說,後來不少記者就只要新聞資料或是要求開直播,來現場的人少,這時公司高層又會不開心,認為是這些窗口沒有聯繫好、沒有做好和媒體的關係。回憶起去年下半年,上海剛從長達兩個月的封城期間走出來,中國仍然採取了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時,正好有一個採訪工作必須前往廈門。
」在上海一間跨國消費品企業行銷部門工作的小陶告訴記者,那段時間真的很難熬,防控要做但是線下活動又不能沒有人,真的很兩難。和日常一併歸來的還有熟悉的採訪模式,在疫情期間「接種疫苗」、「提前隔離」等限制,過去2、3個月也漸漸消失,原本用各式防疫理由婉拒採訪、不辦活動的單位,如今都殷勤的以「人來就好」提出邀約。過往疫情期間,採訪遇到的困難並不只是因為疫情而被限制的「移動」,就連在上海本地採訪都會遇到不少挑戰,其中之一是疫苗認定。此外也有一些採訪單位聯繫採訪事宜並詢問意願時強調「不用特別準備,只要人到就好。
新聞來源 特派專欄 從規定2針疫苗到人來就好 中國解封後採訪模式再變化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歷史重演?中國「躺平式解封」,正在複製三年前的「武漢病毒」危機 為了實現經濟反彈,習近平決定讓全中國百姓「早點陽、全面陽」 從白紙運動到間諜氣球,認為習近平統治基礎鬆動可說是混淆了期望與事實 「核酸盛世」終落幕:「大白」們面臨失業,中國核檢行業發「防疫財」3年已暴利1.6兆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然而,隨著疫苗開發,中國的疫苗接種率逐漸上升,後來不少採訪活動都要求須接種兩劑中國國產疫苗,為了能夠完成工作,因此選擇在中國接種了兩劑疫苗。

這如果是大型會議或許還有可能,但是只是一場發布會,但我也不能和領導說不行,還是去聯繫記者了,想當然是沒有人願意來,而我也挨罵了。採訪卡關,很多時候遇到困境的不只是記者而已,負責和記者聯繫、安排記者會的企業公關或行銷人員,同樣因為採訪模式的變化而受到影響。
這也幾乎是睽違近3年後,第一次可以如此「說走就走」的採訪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事實證明,當時她的預測沒有錯,現在公司辦的實體活動除了形式上提交健康申報,在室內要戴口罩之外,已經基本上和疫情前無異。對於在上海的駐點記者來說,歸來的不只「煙火氣」,還有習慣的工作日常。」 雖然在中國的採訪工作仍有不少規範與限制,有時候申請了也不見得能夠獲准採訪。然而至少過去一段時間因為防疫而加諸的管制措施逐漸解除,讓進入部分場合、抵達某些地方的難度下降了不少。
文:吳柏緯(中央社駐上海特派員) 中國自去(2022)年底無預警解封後,經歷大規模傳染,接著逐漸復常,如今走在上海街頭已沒有太多的人戴口罩,彷彿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
依據行政院經貿辦所公布的談判內容,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》包含貿易便捷化、良好法規實務、反貪腐、中小企業、農業、標準、數位貿易、勞動、環境、國營事業、非市場政策及做法等共11個議題,皆涉及我國經濟上利益,顯為國家重要事項,其中農業、標準、勞動、環境及國營事業都有可能涉及到法律的修正,且行政院經貿辦於3月16日公布的「台美倡議整體利益說明」及「台美倡議五項議題說明」更多處提及提供利害關係人表示意見之機會,不僅涉及人民權利,更有可能需要修法處理,相關資料都在在顯示了,《台美貿易協定》之內容應會涉及法律變更、人民權利及我國經濟上利益,故其性質應屬條約,而非僅為行政協定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筆者於太陽花學運時,在立法院外頭守了20個晚上,堅信程序正義,認為《服貿協議》應經較具有民主正當性的國會適當之監督,期待當時和我們站在一起的民進黨,勿步入《服貿協議》的後塵,背叛太陽花世代。依照《司法院釋字第329號解釋》意旨及《條約締結法》第3條第1項規定,國際協定內容如涉及人民之權利義務,或國防、外交、財政或經濟上利益等國家重要事項,抑或涉及國內法律之變更,其性質屬於「條約」而非「行政協定」,應依同法第8條送立法院「審議」。
更嚴重的是,如親中政黨取得執政權,未來與中國簽訂協定,也以類似的方式規避國會審查,出賣國格,葬送台灣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延伸閱讀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輪談判結束,多領域達成共識,學者:證明台灣有條件加入CPTPP 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」第二回合談判登場,美派出逾20人代表團,台灣鎖定4項議題盼有好進展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如國會在今年年底不幸反轉,親中政黨以尚未完成審查為由,排審《台美貿易協定》,反而將衍生更多爭議。為求《台美貿易協定》能順利通關,認定為行政協定或許是較快速簡便的方式,但這樣的操作是非常危險的,無論是從法律上或慣例上來看,將《台美貿易協定》認定為「行政協定」而非「條約」,是站不住腳的,且可能引發更大的政治風暴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。民進黨此時尚掌握國會多數,過去以多數黨之勢碾壓通過所有爭議法案的經驗,也是不勝枚舉,因此要強勢通過有較高民意共識的《台美貿易協定》,應非難事。
文:黃馨雯律師(環境權保障基金會) 2014年,立法委員張慶忠以《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》(簡稱《服貿協議》)屬於行政命令為由,未經立法院完成審議,就將《服貿協議》交立法院院會存查,被質疑程序黑箱,引爆太陽花學運。依《條約締結法》第12條規定,原則上行政協定僅需送立法院「查照」,而非「審議」,筆者憂慮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》,恐踏上《服貿協議》黑箱的後塵
筆者於太陽花學運時,在立法院外頭守了20個晚上,堅信程序正義,認為《服貿協議》應經較具有民主正當性的國會適當之監督,期待當時和我們站在一起的民進黨,勿步入《服貿協議》的後塵,背叛太陽花世代。如國會在今年年底不幸反轉,親中政黨以尚未完成審查為由,排審《台美貿易協定》,反而將衍生更多爭議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。更嚴重的是,如親中政黨取得執政權,未來與中國簽訂協定,也以類似的方式規避國會審查,出賣國格,葬送台灣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依《條約締結法》第12條規定,原則上行政協定僅需送立法院「查照」,而非「審議」,筆者憂慮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》,恐踏上《服貿協議》黑箱的後塵。
依據行政院經貿辦所公布的談判內容,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》包含貿易便捷化、良好法規實務、反貪腐、中小企業、農業、標準、數位貿易、勞動、環境、國營事業、非市場政策及做法等共11個議題,皆涉及我國經濟上利益,顯為國家重要事項,其中農業、標準、勞動、環境及國營事業都有可能涉及到法律的修正,且行政院經貿辦於3月16日公布的「台美倡議整體利益說明」及「台美倡議五項議題說明」更多處提及提供利害關係人表示意見之機會,不僅涉及人民權利,更有可能需要修法處理,相關資料都在在顯示了,《台美貿易協定》之內容應會涉及法律變更、人民權利及我國經濟上利益,故其性質應屬條約,而非僅為行政協定。文:黃馨雯律師(環境權保障基金會) 2014年,立法委員張慶忠以《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》(簡稱《服貿協議》)屬於行政命令為由,未經立法院完成審議,就將《服貿協議》交立法院院會存查,被質疑程序黑箱,引爆太陽花學運。
依照《司法院釋字第329號解釋》意旨及《條約締結法》第3條第1項規定,國際協定內容如涉及人民之權利義務,或國防、外交、財政或經濟上利益等國家重要事項,抑或涉及國內法律之變更,其性質屬於「條約」而非「行政協定」,應依同法第8條送立法院「審議」。民進黨此時尚掌握國會多數,過去以多數黨之勢碾壓通過所有爭議法案的經驗,也是不勝枚舉,因此要強勢通過有較高民意共識的《台美貿易協定》,應非難事。
為求《台美貿易協定》能順利通關,認定為行政協定或許是較快速簡便的方式,但這樣的操作是非常危險的,無論是從法律上或慣例上來看,將《台美貿易協定》認定為「行政協定」而非「條約」,是站不住腳的,且可能引發更大的政治風暴。延伸閱讀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輪談判結束,多領域達成共識,學者:證明台灣有條件加入CPTPP 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」第二回合談判登場,美派出逾20人代表團,台灣鎖定4項議題盼有好進展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